網頁

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

手機微電影製作與實務應用(如何製作微電影)--內容和研習心得


講師:
Shary Lai
Beck Lim

內容:

現在是網路新影視界,自媒體+影音客(「我是導演」時代,自編、自導、自演、自銷) +網紅。不需要電視台,Facebook也可直播。
傳統影音:客廳觀看,起承轉合。
網路影音:行動觀看,起轉合或者轉轉轉。

現在是網路時代,一般人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思考,看很久卻不知影片在講什麼。劇本創作的原則是「到底你想說什麼?」(What's your story ?)。

研究逐格,拆解影片,模仿創新。

用鏡頭說故事:1.鏡頭說話 2.故事加料

二個攝計點:1.拍攝「亮點」 2.設計動作
三個剪視界:1.剪「亮點」2.剪故事 3.剪字幕、選音樂。

田野調查/人物訪談->組織撰寫文字腳本 ->現場拍攝 -> 後製剪輯

一、前製:

(一)起源
(二)構想
(三)故事大綱:故事三部曲(使用三幕劇,抓大結構)。
      第一幕 舖陳 (起點)   -> 轉折-> 第二幕 衝突 (過程)   -> 轉折->第三幕 解決 (終點)
(四)預算掌控:盤點能力與資源。
(五)工作人員分配表:導演、編劇、演員、攝影、剪輯、製片、音樂、燈光、花絮等。
(六)文字腳本(劇本):
劇本在前置作業就要討論好,避免拍攝時再改劇本。

 5W1H  處理劇情細節 /鏡頭說故事:
  • 人(Who)
  • 地方(Where)
  • 時候(When)
  • 發生什麼事(What)
  • 為什麼(Why)
  • 如何發生(How)
人物 +事件(場景) + 行動

格式:

時間/秒數
畫面
對白

△揮手,手往下
阿伯:阿哩哄國語,哇咡謀,愛供台語甲A

△手指著方向,頭稍為轉過看
妳一直往前走,走到底,向右轉


(七)分鏡腳本

一般人拍攝常一鏡到底,例如拍二個人講話,用全景一個鏡頭拍完。這是不對的,要用分鏡的觀念來拍攝。先用全景交代場景,再來用中景拍A面對鏡頭講話,也可用特寫拍攝特殊表情。再來拍攝B面對鏡頭講話。

這些事先要在分鏡腳本寫好,可用手繪、火柴人描繪取景的方式、演員的表情動作等。

格式:

計畫名稱:
場次
分鏡圖
聲音說明
畫面說明
秒數
備註

加入圖片、手繪或用文字敘述(可用火柴人)
加入聲音說明,如剎車聲、蟲鳴
加入畫面需求、運鏡說明。如中景、全景,攝影機跟著女主角走。
畫面長度


Product

Video
Frame
Audio
[cut 01]
In the living room,the family browse through websites on AIO (big panel,portable,beautiful appearance )



(八)道具的製作、服裝。
(九)場勘(找景)。
(十)燈光規劃:補光用攝影燈。

二、中期製作:

拍攝
  1. 為避免晃動,最好用腳架。
  2. 拍完要重看,有問題,要再重拍。不要後製時,才發現沒拍好。
  3. 因為要分鏡,記得演員站立的位置,可作一些記號。
  4. 要照原來劇本說話,演員應該要把台詞背好,避免不連貫。
  5. 手機要橫著拿,沒用腳架時,要雙手拿手機或拿自拍棒。
  6. 定著拍,運鏡 慢 加 穩。
  7. 注意三不:不直、不浮、不動手。
  8. 景別 :多用特寫、中景。全景和遠景是用來交代場景。一般人因害羞,不敢用特寫,請平常練習多對鏡頭說話並拍起來觀看。
  9. 角度:一般用齊眼,仰角是用來拍威權。俯視。
  10. 一段一段拍,動則靜拍,靜則動拍。
  11. 拍攝亮點,沒亮點就要自己設計。
  12. 使用手機原生相機進行拍攝。
新手拍片常見五種情況:
  1. 很寬:沒有明確主題。
  2. 很花:後製使用複雜。
  3. 很晃:鏡頭移動頻繁。
  4. 很慢:內容節奏過慢。
  5. 很多:鏡頭過長過多。
三、後製:
ACOPY(初步剪輯),覺得影片內容不對,可再補拍。
BCOPY(細步剪輯,加上配樂、配音、特效、合成等)

剪輯
剪輯是什麼?
  • 將影片接在一起。
  • 去除不需要的片段。
  • 加入字幕。
  • 加入音樂、音效。
  • 加入特效,特效一般是放在片頭。

剪輯流程:
  • 將素材分類。
  • 剔除無用素材,選擇可用素材。
  • 初剪:將素材快速排列,檢視是否符合理念。
  • 細剪:進行細節調整,反覆檢查是否流暢。
  • 效果:加入特效、字幕、效果、音樂、音效、調色等。

剪輯小提示:
  • 剪輯完畢,多檢查影片,檢視內容是否完整。
  • 剪輯過程,不時儲存檔案,以免發生悲劇。
  • 影片的素材、圖片、音樂注意版權問題。
  • 若影片不是商業用途,可使用Youtube免費音樂。
  • 輸出檔案注意:格式、品質、尺寸。
  • 平時多練習,隨意加入素材,每個按鈕都嘗試。
  • 善用Google解決疑難。
配樂
配樂目的:
  • 強化劇情張力。
  • 填補空白。
  • 交代時空、背景。
  • 增加想像空間。
  • 非語言式表達創作理念。
  • 外化人物內心情感。
常用配樂類型:
歡樂、悲傷、勵志、憤怒、音效。

免費配樂 :創用cc音樂、免費音樂

Jamendo  號稱 CC 音樂第一品牌
Youtube Music Library 「Youtube 音樂庫」
FMA Free Music Archive
Musopen  古典樂 Mp3 錄音樂譜免費下載

輸出檔案:
正片、幕後花絮、劇照、工作人員劇照。

四、播映、行銷
播映通路、行銷。

注意事項:
  1. 選擇環境:降低聲音干擾,收音清楚。
  2. 畫面簡單:勿過度特效,干擾內容傳達。
  3. 內容完整:善用三段式,內容製造原則。
常用口號:
準備(導演)、錄(攝影師)、Action(導演)、Cut(導演)。

打板的問題:
  • 手機的拍攝畫質,雖然不如專業DV,但還能忍受。不過聲音通常因為距離遠,變得不清楚。可以由演員配載無線麥克風或者用專業的收音設備,另外收音。為了讓影片和聲音同步,所以要打板,發出聲音。
  • 現在有Digital slate的App,可以取代打板,有時間和slate、scene等數字可調。


  • 這樣在做剪輯時,就很方便,聲音就拉到和打板的畫面在一起,就可完成同步。
研習心得:

學會了:
  1. 知道細部分工、安排人員工作。
  2. 如何寫出文字腳本、分鏡腳本。
  3. 有許多有用的 App(如小影、足記、Quik等),可以快速完成小片段或分鏡。
  4. 使用手機也可以拍出或做出不錯的微電影。
  5. 第一次在翻轉教室,實際體驗合作學習和翻轉教學。
  6. 實際被操,知道原來學生是這樣的心情。
覺得不足:
  1. 還是不太會想故事。創新是需要學習,內容是電影的靈魂。
  2. 如何讓自己的畫面流暢、有張力。分鏡/運鏡能力仍可加強,腦中想像的畫面有時不易拍攝出來。
  3. 利用手機作影片的編輯,還是不如在PC上作業方便。但不能否認的事實 , 手機的availability優於PC,畢竟 一般人隨時會帶手機在身上。